编者按:老照片的故事,你还记得吗?正值企业建立65周年,集团公司于今年4月提倡了“墨彩颂华章 光影映辉煌”老照片征集运动。那些无法重现的历史,都被一张张老照片珍藏着,那是影象的延续、时光的定格、生长的见证。集团公司推出“65载光影纪”专栏,带你走进老照片里的故事,传承ob真人精神、见证日新月异、罗致奋进力量。
故事讲述人:古学文——建筑公司司机班司机
夕阳的余晖洒下,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贾木纳大桥优美的桥体线条与波光粼粼的贾木纳河相映成趣,美不堪收。(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今天我们掀开影象,回到90年代,寻访孟加拉国贾木纳大桥建设背后的故事。
90年代初,广西公路桥梁工程总公司机械施工处(集团公司前身)在驰援孟加拉工程项目的紧急任务中,仅用不到一半工期的时间,就完玉生长40公里的标段施工,树立了优良施工步队的口碑。今后,单位陆续在孟加拉国承建多项工程,贾木纳大桥引道改建工程第五条约段就是其中一个。贾木纳大桥位于孟国首都达卡西北部出口要冲,也是其时孟加拉国政府接待外国元首和贵宾通行的必经之道,被外地人称为“国门之道”。
开局难,开好局更难。项目建设之初,由于缺乏外洋大型综合工程治理经验,并且受限于资金缺乏、机械进场缓慢、人员语言欠亨等原因,项目事情局面一度无法翻开,第一个旱季仅完成12%工程量,业主和照料对单位的施工能力提出了质疑。
“为了加速项目建设进度,单位甚至把部分资产典质出去,解决资金及设备问题。”回忆起那段经历,古学文依然影象犹新。发明问题就解决问题,单位总结设备缺乏、涉路施工等经验教训,重整施工安排,工程终于走上了正轨。
然而,质料的问题接踵而来。据古学文回忆,那时候,外地项目施工质料十分紧缺,尤其是石材和钢材。其时外地没有石头产地,也没有石料加工厂,施工所需石料全靠从邻国疆域购置,然后再凭据规范要求自行加工。钢材虽然有,但质量上达不到桥梁钢模板施工要求,项目只能从海内购置钢模板原质料、构配件等,最后由项目建设专门的加工厂按设计尺寸、形状加工成型40米T梁模板,现场组装焊接。项目凭据工程量提前策划,终于在大干来临之前超前完成施工质料储备。
事情情况其时也是摆在各人面前的一大考验。“孟加拉国气候很是湿热,最高气温高达四十度,在户外事情身上一直在冒汗,闷闷的很难受。”古学文说道,“用饭一ㄇ问题,外地饮食口味比较奇特,我们很难习惯。”因为饮食差别,项目只能自己搭起食堂,从海内专门聘请了厨师,全力做好员工们的后勤包管。古学文笑着说:“在外洋能吃抵家乡菜,各人又劲头十足了。”
压力大,困难大,动力更大。远赴孟加拉国的员工们身上扛着单位生长的命运,却从未有过诉苦,有的甚至连续28个月没回过家。“条件真的很苦,但我们这一代人偏偏不怕刻苦。”古学文说。
正当各人以为一切事情可以顺利推进的时候,一场始料未及的洪水打乱了施工秩序。1998年,孟加拉国迎来雨季,连续的强降雨引发了特大洪灾。“那场大洪水险些将我们所有料场、修理厂和办公室全部浸泡,所有事情都无法开展。”那时的场景,古学文历历在目。洪水退去后,单位紧急增援,新一批员工和机械从海内抵达孟加拉国,全力开展抢修、抢工。
1998年洪水浸泡项目驻地(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虽然施工历程困难重重,但项目员工没有退缩,以坚定的信念、特殊的毅力保质保量地完成建设任务:没有土,那就取沙换土;外地工人效率不高,那就项目员工自己上;建设门路昼夜行车量1.5万辆次以上,那就统筹协调干,见缝插针干。新的施工组织落实有力,工程进过活新月异,获得了业主和照料处的高度赞扬。“目前工程已完成80%,超计划进度10%,工程可望提前完成。”2000年4月29日,达卡《独立报》刊登施工顺利进行的消息。经历三年的艰苦斗争,工程于2000年12月15日顺利完工。
2000年4月29日《独立报》刊登项目施工情况(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旧版100面额孟加拉塔卡背面的图案正是贾木纳大桥(图片由讲述者提供)
跨越山海,走出国门,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故事,每一项工程都有它的使命。加入建设贾木纳大桥引道改建工程是集团公司生长史中外洋工程建设的一段难忘岁月。企业从筚路蓝缕中走来,始终坚守着“走出去”的决心,拓市场、创效益、赢荣誉、铸品牌,进行了漫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如今,拓展事情关于推动企业高质量生长的重要战略意义已无需多言,未来,无论春和景明照旧酷暑严寒,筑路人的脚步将始终坚定。